何雨柱用一根鸡腿,从阎解放那里得到了消息。
易中海真的要钱,请阎埠贵掏厕所。
只是,阎埠贵是个要脸的,没有答应。
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
下班路上,到处都有人谈论:“还是农民好啊。一亩地的粮食,够一家人吃一年的。”
到了四合院,阎埠贵炫耀似的跟大家背报纸上的内容。
看到何雨柱进门,就说:“柱子是轧钢厂的食堂副主任。他知道的消息多,你们可以问问他。”
何雨柱哪敢说这些,只能敷衍道:“我又没种过地,也看不懂报纸。你们还是问三大爷吧!”
不管何雨柱有什么出息,在四合院这些人里,永远把他当傻柱。
何雨柱说不知道,他们还觉得很合理。
然后又七嘴八舌的议论。
回到家,坐了没一会,林静涵也回来了。
何雨柱道:“你可别在外面说。”
“我知道。我就是担心。”
何雨柱道:“我也担心。这样,我偷偷的买点粮食,放在那边的家里,你觉得怎么样?”
林静涵疑惑的看着何雨柱:“你怀疑,那些事情是作假?”
何雨柱摇头:“别说。家里准备点粮食,总是没错的。
幸好咱们暗中有一个房子。
要是弄到咱们院里来,又是一阵风波。”
林静涵道:“难怪你不让我把房子还回去,也不泄露出来。
要不要跟王姨说一声。”
何雨柱苦笑道:“你这不是给王姨添堵吗?她就是管这个的,对外宣传,是街道办的责任。
你跟她说这些事情,让她怎么办?
她又不能跟上面的政策对着干。”
林静涵发愁的说道:“我是担心养老院和孤儿院。要是粮食真出现问题,他们的日子才是最难的。”
何雨柱道:“你可以跟魏院长提一提,趁着粮食多,想办法存一些。
别的不能说。”
林静涵答应下来:“好,你也跟师傅说一声,还有,给爸写封信。”
何雨柱想了想:“专门写信,万一被人看到了就不好了。
这样,让雨水跟雨晴写信的时候,提一句。
趁着粮食增产,买点放着。
爸那边,其实不用太担心。荒年饿不死厨子,他饿不着。
岳父那边,你也想办法提醒一下。”
林静涵道:“咋提醒。他在部队里,住的也是部队家属院。家里同样不好准备太多的粮食。
我也只能暗中给奶奶提一句。”
两人为这个发愁,却也改变不了大势。
金有财的嫂子,给他家送粮食,对外含含糊糊,看起来又像确有其事的样子。
贾家这边,贾张氏已经骂了好几天了,农村有那么多的粮食,老家的亲戚也不给她家送。
这几天,贾家找易中海借粮,易中海都不借了,棒子面都不给。
易中海对贾东旭道:“东旭,不是师傅不帮你。
这些年,我对你怎么样,你心里有数。
但是,我的粮食也是定量的。
这样,你给老家写信,就说咱们愿意跟他们换粮食。
咱们这里有工业票,有各种用品,咱们用这个跟他们换。”
贾东旭本来就有这个心,听到易中海如此说,就答应下来。
回到家跟贾张氏一商量,贾张氏就道:“是易中海说用东西换的,到时候他出这些东西。”
贾东旭又找易中海,把贾张氏的条件说了出来。易中海听了之后,并没有生气。
他家就两口子,没什么需求。每个月的票,根本用不完。
那些票,最后都用来换粮票,帮助贾家了。
本来就是给贾家的东西,如今能换粮食,他肯定乐意。
这可比在城里换粮食划算多了。
贾张氏以为换来了粮食都给自己家,以后能天天吃白面馒头,就催着贾东旭写信。
秦淮如一听,也心动了。
没有了傻柱那个冤大头,她都不舍得回娘家。
如今跟娘家的关系,远不如前。
娘家嫂子,对她这个小姑子,满肚子怨气。
过年回去,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她娘在儿媳妇面前,一点地位都没有。被儿媳妇嫌弃的不行。
当年都以为她嫁到了城里,是享清福的,娘家的人不求占多大便宜,多少也能跟着喝点汤。
结果呢,亲弟弟结婚,找她要五十块钱,她都没有。
弄得弟妹对她的意见也很大。
娘家这些年,就从来都没看过她。夏收,秋收的时候,专门告诉她不要回家。
很明显,不愿意她回娘家占便宜。
秦淮如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能回一次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