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的弟子卫渊。”
卫渊?
王妃皱了皱眉头,“就是那个忠勇伯?虽然是新晋勋贵,可也犯不着一个王爷亲去送礼吧?”
兖王笑道:“你懂什么?张辅如今是武勋之首,而将来的武勋之首,就是那卫渊!”
“咱们提前示好,总好过今后被邕王拉拢了去!”
此刻,邕王也怀着他这个想法。
在大周,最有权力的两个王爷,就是兖王与邕王。
他们并不是赵祯的亲生子。
由于赵祯的几个孩子都过早夭折。
他担心,赵曦也会落到这个局面。
便有意在宗室内挑选两个负有盛名的王爷为继子。
如若赵曦再出问题。
那么将来大周的皇位,就要传给这二王之一了。
如今,赵曦无事,国本已立。
可两位王爷,依然贪恋权位,不愿退让。
心想着,就算当不成皇帝,将来等太子登基,也能做个摄政王吧?
既如此,一些该拉拢的人,就要去拉拢。
像是那些文臣,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有朝一日,若国有动荡,最有希望也是最能够平荡的武将势力,才是他们极力拉拢的对象。
因此,二王都有意拉拢英国公师徒二人。
-----------
与此同时,辅国公、梁国公、安国公、成国公、襄阳侯、忠勤伯等一众勋贵家族领头人。
此刻正齐聚一堂,商议着英国公张辅将要班师回朝一事。
“咱们几个家伙都老了,英国公有意将咱武勋未来前程交到他的弟子卫渊身上,你们怎么看?”
“不管怎么说,卫渊都是新晋勋贵,与咱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老夫支持这个事。”
“忠勇伯能不能挑起大梁,光看他会不会打仗还不行,还要看他能不能立足于朝堂。”
“不管怎么说,卫渊已经是武勋了,今后,能帮的,咱们定要去帮衬,他...也算是咱的晚辈。”
“...”
如今齐聚的这些勋贵里。
没有齐国公等一些爵爷。
是因为,像是齐国公,已经远离武勋的利益体系了。
他们家,要从文了。
与英国公等一众勋贵世家,自然就不是一路人了。
但...卫渊是啊!
自大周建国以来,武勋集团里每代人,都会出现一个挑大梁的人物。
这个人,要代表武勋的势力,在朝中立足。
以确保武勋与国寿同享富贵。
-----------
丞相府。
此刻,韩大相公正与礼部、吏部等几位尚书,还有枢密院等几位大臣,也在商议着有关‘卫渊’的事情。
韩章看向几人,缓缓开口道:
“老夫听说,这卫渊曾经是秀才出身,后来不得已,才弃笔从戎,可见,在忠勇伯心里,并不想从武。”
“如今,他虽然是武勋,又是张辅的弟子,但身上仍是有着秀才功名,姑且算是半个文人清流。”
“如若,咱们能将其拉拢过来,或可左右将来文武对峙的格局,也有利于朝廷长治久安。”
听到韩大相公那么一说,那些大臣们,纷纷点头称赞道:
“韩相公所言有理,卫渊也是半个文人!”
“都是为国效力,中途弃笔从戎,也是情有可原。”
“昔日那武襄公,完全就是武夫出身,不懂治国,希望这位秀才出身的忠勇伯,能够有所不同吧!”
“...”
此次英国公班师回朝之事,由于卫渊这个新晋勋贵的存在,突然变得不一样了。
受到多方势力的关注。
卫渊人还未至京城,就已身陷旋涡,不得自拔。
韩章抿了口茶,莞尔笑道:
“本相希望这个卫渊与咱们能是一条心。”
“国朝政事繁乱如麻,正需我等上下同心,共渡难关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