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以及其他将领的家丁。
至此他的老本已耗尽了。
而年前明廷和鞑子换俘,以阿济格换回祖大寿一族,也就是说除了祖大寿本人外,他的兄弟和子侄十余人也被换了回来,但也仅限于此!
那么问题就来了,空有将而无兵!
虽说宁远城里还有数万兵马,其中不乏数千关宁铁骑的精锐。
但是,这些兵马是吴三桂的,此关宁铁骑也非当初祖大寿麾下的关宁军了,确切说是他的分支延续也可以说是新一代的关宁铁骑。
谁的兵,就听谁的令,即便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也不好使。
所以当祖大寿回到宁远时,气氛是比较尴尬的。
可随后,吴三桂就被常宇给骗走了,看似要驯服这个桀骜不逊锋芒毕露的年轻人,实则还是帮祖大寿快速夺兵权。
但重掌兵权也绝非那么容易,虽说宁远军里的将领多是祖大寿的旧部有的还是祖家族人,且还和主将吴三桂是亲戚,但其中睚眦也不少,最让宁远军心里不舒服的还是,祖大寿曾投降鞑子!
一生视鞑子为死敌不死不休的关宁军,竟要被一个降将来指挥?
哦不,不是一个降将,是一家子降将!
而且像祖大寿的几个养子,祖泽润,祖可法,祖泽洪等人都已降清十年了,他们在鞑子兵力都是个不大不小的将领,为鞑子出力十年了,如今竟然要指挥我们了?
凭什么?
恶心!
宁远军心不稳,对他们心生反感这是祖大寿面临的第一个棘手问题。
棘手并不代表无解,而且常宇相信祖大寿有能力处理好这个问题,事实上祖大寿也没让他失望,在常宇替他搬走最大那块石头后,剩下的一切水到渠成。
别忘了,即便军心再反感,但宁远是祖家的根,宁远军里有数不清的祖家族人任职大大小小的军官,而祖大寿兄弟无异就是族长!
除了家族势力外,戎马半生的祖大寿治军的手段和能力更不用质疑,否则岂能让皇太极那般求贤若渴,求之不得呢。
仅仅三个月时间,祖大寿便见宁远军权牢牢掌控,兄弟子侄各司其职,号令之下无人不从!
掌控军权之后,便是整顿军纪军务,每日操练风雨无阻,势必要重振关宁铁骑的威名,现如今都说东厂卫是大明最能打的,真的么?
祖大寿表示不服气,关宁铁骑扬名天下时小太监都还没发芽呢,当真是山中无老虎,显着他这只猴子了,当然了,祖大寿虽不服气,内心却也对那太监是非常佩服的,朝廷将倾之际,上下无可用之人时,他竟还能力挽狂澜扭转时局,试问当今天下谁人可?
们心自问,自个是没这个翻天覆地改天换日的本事的。
眨眼功夫,祖大寿都回来一年多时间了,这期间常宇在别处变幻风云,他则驻防宁远看似无功,惹得朝中诸臣狂喷不已,骂他光吃不拉,天天张嘴要钱要粮要这要那,就是啥事都不干!
祖大寿真的啥事都没干么?
显然不是,他回来宁远只干三件事,练兵,屯粮,军事行动!
练兵前边说了,接收兵权之后便开展训练,风雨无阻,短短时日便使的宁远军的精气神更上一层楼,至于屯粮,则是两手抓,一手开垦军田丰衣足食,一手就是不停问朝廷要!哪怕京畿闹饥荒时他也不停的要。
之所以这样,是没人比他知道仓里有粮心不慌的那种踏实感了,也没人比他更知道吃人肉的感觉了!
仓里必须有粮,不管丰年还是灾年,不管打仗又或不打,粮食储备必须要充足!
至于军事行动,这一年多来,大大小小的冲突没有百次也有九十九次了。
祖大寿的目的很明确,收复锦州!
但眼下实力和时机都不允许速战速决,只能徐徐图之。
于是乎,白天探马晚上夜不收对锦州区域展开明的暗的各种侦察,然后开始重修塔山堡军事工事,这个动作很快也招来鞑子的反击,双方先是探马你来我往小规模的厮杀,随后展开各种伏击,偷袭等稍大规模的战事,再到最后鞑子竟直接出兵塔山堡,企图毁掉这个刚修整好的工事。
双方冲突的次数和规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这让祖大寿心里也有了底,鞑子那边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