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南北攻守易势的原因和南征北伐的难度差异的原因是一样的。
破坏总比创造更加容易,侵略也永远都比守护更加简单。
对于牧民而言,灾年也就意味着牛羊大片饿死冻死,这可不仅仅只是没吃的那么简单。
这更意味着如果他们不对外转移矛盾,不对外侵略获取资源,大部分人都要饿死。
而种地的稳定性本来就比较高,只要不是太离谱的天灾人祸,百姓们无非就是苦一苦,日子总还是过得去的。
因此从根本上来说,二者的诉求和战斗欲望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的。
所以寒冷之时,游牧民族南下侵略的欲望才会那么旺盛。
因为他们不侵略就会饿死冻死,但南方的百姓却不必承受这些。
战争开始,蛮夷可以失败无数次,反正你们也不可能追过去把他们赶尽杀绝。
但南方人只要失守一次,那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就是毁灭性的。
更何况,灾年南方人也不好过,为了维持边防的完整,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
灾年这些东西本就缺少,恶性循环之下,南方自然是极易失守。
可若是反过来,有着充足的后勤,气候温和的时候,蛮夷在南方人庞大的数量面前,却又算不上什么了。
粮食后勤只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便是气候寒冷之时,各种天灾也会将人性之中的恶放大。
再加上王朝的治理问题,吏治的腐败等因素,丰年还好说,这些问题会被无限的掩盖。
但一旦歉收,这些问题便会被无限放大,之后便开始了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国家体制的彻底崩溃。
纵观历史,无论哪一次南方对北方的征伐,不都是建立在连年丰收,百姓休养生息之上的?
如果没有风调雨顺,气候温和的丰收,你休养再多年都没有用。
因为国力跟不上你征伐的步伐。
不过后汉却是一个例外,根本不能放在正常情况当中去讨论。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是来自于秦天。
赤壁之战时期,秦天将高产的农作物种子传播了出去,这就导致蜀汉的实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在人力的征服之下,连天气因素也不得不为蜀汉让路。
尤其是还有诸葛亮这个堪称千古一相的人存在,竟然是硬生生的把蜀汉从毁灭的边缘给拉了回来。
刘禅并不英明,甚至可以说是昏庸。
但诸葛亮大全独断,选拔人才,知人善任,作为蜀汉的无冕皇帝,他成功的避免了蜀汉被刘禅给折腾完蛋,并为蜀汉选拔了出色合理的继承人。
只是诸葛亮死去之后,蜀汉还是无法抵挡历史的潮流,最终还是没落了。
但只要蜀汉不自己作死,他是绝对不可能亡于外族人手中的。
原因也很简单,即便是天气出了问题,但有那么多的高产农作物兜底,蜀汉的基本战斗力还是有保障的。
在这种强大的后勤的保障之下,蛮夷可以小规模劫掠,但大规模入侵,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
但坏就坏在中间又出了个刘辰,直接导致半个华夏都差点沦陷。
虽然后来被秦天及时给拉了回来,但元气大伤的蜀汉最终还是无法恢复到之前的模样了。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乱世的改变,隋朝建立,蜀汉也终于灭亡,汉朝这个前后延续了近七百年的朝代,终于是在起起落落之下彻底没了踪影。
但那之后,隋朝的统治基础并不稳定。
因为汉朝统治这片土地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
哪怕中间历经无数波折,甚至还出现了曹魏孙吴这些国家,但最终也都还是归于汉朝。
至于蜀汉是不是汉……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反正大部分人都觉得蜀汉也是汉朝正统。
所以李渊和李世民举旗反隋的时候,打着的也是恢复汉室的旗号。
历史是一个轮回了属于是。
至于隋朝真正灭亡之后,恢复汉室的口号反倒是没人提了。
口号喊喊就得了,总不能还真的有人相信吧?
话说回来,这也正是李世民求贤若渴到几乎有些魔怔的地步的原因。
汉朝的统治太久,久到实在是太过深入人心,以至于竟然到了如果统治者不姓刘,那大家都不太愿意承认正统的地步。
唐朝看似现在繁华无比,但没人知道唐国未来到底会如何?
就如那隋,不也是烈火烹油,鲜花似锦,然后二世而亡吗?
说白了,打心眼里大家就都没觉得这些政权能够长久。
很多人甚至还在等,等一个刘姓的造反者出来,再次恢复汉室正统!
所以李世民很急,急到已经有些魔怔的地步了。
他当然知道那些人是怎么想的,只是李世民知道,时代变了,前后近百年的时间,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