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左右?”
半个月...怪不得他还能笑声出来。
卫渊脸色不悦道:“你父亲重病了,你可知?”
重病?
顾廷烨惊诧道:“怎会...我离开时还好好的...”
卫渊不愿与他多做交涉,索性直接离去。
今日,顾廷烨听街边百姓说,忠勇伯府准备了很多厚礼,要去拜访顾偃开。
所以,他才会回来。
至于顾偃开称病的消息,他也是知道的,但是他只以为,仅是称病,不是真病。
如今听到卫渊那么一说,心中岂能不又惊又惧?
待卫渊刚要踏出顾府大门,忽而又转身,看着愣在原地的顾廷烨,沉声道:
“有些话我本不愿向你多言,但是你父亲对我有恩...”
“古人云,酒色财气,皆如红粉骷髅,大好男儿,不可沉于男欢女爱,自甘堕落。”
“别到悔时,方知后悔,否则追悔莫及。”
闻言,顾廷烨若有所思。
再回首,卫渊已不见了踪影。
他二话不说,便是朝着自己父亲的房间走去。
------------
翌日。
卫渊洗漱沐浴,准备前往东宫。
与王安石碰面时,却见对方仍是一脸垢面,忍不住开口道:
“王兄,实在不行,洗把脸吧?”
王安石深深皱着眉头,“你什么意思?”
卫渊明显感觉到他有些生气,于是连忙道:“王兄别误会,我就是善意的提醒一下。”
王安石猛地一甩袖,头也不回的上了马车,“老夫今日洗过澡了!”
卫渊故作大声道:“沃面了吗?”
沃你大爷!
有着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之能的王安石,头次在一个人面前,就那么破防了。
没过一会儿,东宫。
太子赵曦听说他们二人来拜访,连忙亲自前去相迎。
先是规规矩矩的向王安石作揖道:“见过王师。”
王安石回礼道:“见过太子殿下。”
随后,赵曦笑着看向卫渊,道:“卫师,你的纪效新书我看了,甚是不错,我有所悟。”
“大周若是想要万邦来贺,光是骑兵、步兵强还不行,我大周的水师,要强于海外诸国才可。”
“而水师之兴盛,又不全在士卒,更在于战船、兵刃等诸多情况。”
“本宫深以为然,觉着不只是将地方治理好,将文章写好就是功绩,有时也该注重公输之艺。”
卫渊一脸惊诧。
这个时代,谁要是说,工匠比读书人地位高,八成是要被喷成翔。
但怎么听太子这意思,就是觉得工匠若对军器兴盛有所助力,那其地位,就该超过读书人?
他又看了一眼王安石。
后者道:“我虽然是读书人,可我也觉着,只要能使国朝兴盛,无论读书人还是武人,亦或者工匠,都有可取之处。”
卫渊很欣慰。
王安石是个明白人。
如果工匠发明了一种削铁如泥的兵刃,又将这种兵刃装备到军队里去,足以让大周的军队强盛无比。
怕就怕在某一任帝王觉得这是奇技淫巧,不予重视。
前世历史上,有那么一位木匠皇帝,饱受诟病。
尽管这木匠皇帝的确称不上明主。
但是卫渊却深知,人家对于工匠很重视。
因为在那个时代,能主动引进洋人技术与‘红夷大炮’,且是在百官都反对的情况下,是需要一定魄力的。
从这个方面也能看出,那位木匠皇帝对各种‘技术’都很痴迷。
甚至听野史记录,他曾对百官说过,“洋人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差的,试问你们谁能造出这种大炮?造不出,又不承认这大炮的威力,难道要等金国攻到BJ来再悔之晚矣?”
而他在位期间,也是各种军器层出不穷之时。
如果在位时间久些...或许华夏之军器技术,不至于落后海外诸国。
如今,在这个时代,大周太子赵曦能有这样的见识,实在是不容易。
而王安石的态度,更让卫渊感到惊讶。
他终于明白,对方为何会青史留名了。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能有着这样的理解,焉能不被载入史册?
“太子聪慧过人,自古人会利用马匹作战时,一支精锐骑兵,便可左右整场战局的胜败。”
“假以时日,或能出现比战马更好的工器,来被人利用,达到致胜的效果。”
卫渊笑着说道。
太子赵曦点了点头,“卫师言之有理,我期待着那一日,不过,能代替战马的工器...是什么?”
卫渊摇头道:“臣也只是个猜测而已。”
提起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