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工没了可以再找。
只要有钱,有的是人愿意干活。
但这件事却给了张岳新的灵感。
如果让父母在店里直接挂牌收购玉米,一公斤标价2.7元。
肯定有农民愿意多走几里路,把东西拉过来。
想到就做,他立刻给母亲刘桂芝打电话,安排收购事宜。
接着自己再次带人去大桥乡拉货。
从早上忙到天黑,50吨玉米终于拉完。
带着满身疲惫,张岳回到粮店。
结果刘桂芝的神色非常不好。
张岳奇怪问:“妈,怎么了?没收到玉米?”
“收到了,差不多收了一百吨。”
张岳吓了一跳:“这么多?那你为什么不高兴?”
刘桂芝哼道:“还不是因为刘元江,他也在收玉米,价格也是2.7元。”
张岳没在意:“他收就他收呗,对方开的也是粮店,收点玉米岂不是很正常?”
结果刘桂芝更怒了:“屁的正常!
他是见我挂牌收玉米,才跟着挂牌的。
本来我也不想和他置气,结果中午时听人说,前几天咱家收生,他就已经跟着收生。
后来咱们买洋葱,他同样跟着买,还有鸡蛋也差不多。”
张岳眼皮再跳了两下,瞬间意识到这是碰到老鼠仓了。
老鼠仓是股市的一个专业术语,意思是操盘手在为主力资金操盘时,凭借知道的内部消息,提前偷偷通知亲朋好友建仓,并在拉升后快速卖出盈利的行为。
刘元江的做法虽然和老鼠仓有些区别,但同样令人痛恨。
尤其是两家的矛盾已经到达冰点的前提下。
不过很快张岳就笑了:“没事,他收他的玉米,咱收咱的玉米,大家只要井水不犯河水就好。”
刘桂芝依然不甘心:“可是……”
张岳道:“妈,你就别管了,尉县的玉米咱家根本就吃不完,谁收不是收?
而且……”
他忽然哼道:“想从我手里占便宜?那也得看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
因为光是主动来卖的农民,已经让一家三口忙不过来。
等到晚上盘了下库存,发现连带昨天的,仓库装了将近300吨。
还有更头疼的事,张岳发现自家仓库完全满了。
甚至有部分不得不暂时堆在仓库外面。
所以到了
而刘元江又收了一天。
他的仓库比张家大了三倍有余,可以存放1000吨粮食。
上午十点,张家仓库突然出现两辆大货重卡,那种载重80吨的。
接着十来个装车工,开始从仓库往车上装玉米。
张岳则在旁边亲自指挥。
刘元江也在指挥人装玉米,不过他这边和张岳截然相反。
张岳往外运,刘元江则在收购。
说实话,此刻刘老板的心情很好,非常好。
自从张岳收购大豆狠狠赚了一笔后,刘元江就开始密切注意张家三口的动向。
之前他见张立国大肆收购生,自己就跟着尝试收购一些。
没想到刚过两天,生就涨价了。
虽然涨得不多,但也让他赚了两万块。
两天赚两万,这完全就是在抢钱。
尝到甜头的刘元江再次把目光盯到张家三口身上,然后发现他们又在收洋葱。
那必须跟进啊!
当然,这时刘元江还保留着一分理智,甚至做好了亏钱的准备。
结果又过去几天,洋葱也涨价了。
这次刘元江赚了五万。
很快,他又又发现张家在收鸡蛋。
躺在床上想了一夜,刘元江决定赌一把大的。
他亲自跑到隔壁几个县,把市面上的鸡蛋大肆收购一空。
于是,二十万直接进账。
刘元江几乎兴奋的疯了,同时,他已确定张家连续的几次操作定然有猫腻。
至于原因,很简单。
张岳现在是粮监会的正式员工,标准的吃公家饭的。
自己一个小屁民不知道粮价变化,张岳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毕竟粮价就归粮监会管嘛!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妙。
虽然全是瞎猜,但他的脑电波竟神奇的和张岳忽悠父母的理由神同步。
既如此,那还犹豫什么?
见这次张岳竟亲自下乡收购玉米,刘元江敢断定:
玉米的价格一定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涨,涨幅甚至不输于之前的大豆。
所以,自己要发财了。
而且是发大财!
于是刘元江集齐到了他能集齐的所有的钱,甚至把房子都抵押了出去。
人都是有梦想的,万一见鬼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