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我大崋自建国以来,便鼓励海贸,去年天下大体太平,海贸愈发繁盛。”
“故去年一年总计征得海关税1235万4866元!”
听到这个数目。
殿内个别才知道的大臣又不禁暗暗惊叹。
一千两百多万元!
这可是前明海关税入的近百倍了!
便是刘升也暗暗点头,神色稍微缓和。
他对海关今年税入只能说基本满意。
据他了解。
后世带清被西洋人打开国门后,海关也被迫交给洋人管理,结果反倒让海关税入连年提升。
不过一二十年,其海关税入便从八百多万两,增长到了四千多万两!
须知,当时清朝因为二鸦战争失败,大规模降低了进出口货物关税,甚至不收取进口货物关税,好方便列强倾销商品。
若正常收取海关税,清朝海关的一年税入必然更高!
大崋对关税全面改革后,海关税的收取及管理效率,可以说直追后世十九世纪的洋人税官团队,甚至超越。
只是如今大崋方从明末战乱中走出,人口不足两亿。
为鼓励海贸,平均进出口税率也不算高。
能一年收取后世清朝近四分之一的海关税,已经算不错了。
钱运生顿了顿,又接着汇报起内关税。
“我大崋今年设有大内关十三处,小内关五十四处,另有税课司上百。”
“十八省全年总计征得关税512万7240元。”
对于这个数据,殿内的财务部众臣倒没怎么意外。
大崋的内关税实际是前明的钞关税、工关税、过坝税等。
前明钞关税,是在洪熙、宣德年间设立的。
当时大明宝钞已经贬值到了一个极点。
一贯宝钞只值几分银子,就这还没人愿意要。
眼见宝钞就要彻底废掉,连草纸都不如,大明朝廷就拿出了钞关这一招。
在商旅必经之地设关卡。
要求过往商旅按所载货物多寡、价值、路途远近缴纳宝钞。
期望以此提振宝钞价值。
后来变通为以铜钱、宝钞为本色,以白银为折色缴纳()
。
到张居正改革后,基本就只收白银、铜钱了。
大明宝钞没保住,钞关的名称却沿袭下来。
<divcss="ntentadv">
至于工关税。
是由洪武年间便设立的抽分竹木场所演变来的。
其最初目的,是为了从过往的竹木柴炭等工料中抽取部分实物,以共皇室、朝廷、官府用度。
等到明中晚期,此类抽分也可以折银缴纳。
因抽分竹木场在大明隶属于工部,故相关所得又称为“工关税”。
据刘升从前明的各种相关资料中得知,前明钞关最早只有七座。
后来逐渐增设,到了嘉靖年间达到最高,有十二座。
至万历亲政后,朝臣以钞关与民争利为由,让万历下旨将钞关减少到七座。
等到万历皇帝真正熟悉朝政后,感觉被朝臣骗了。
于是一个劲儿的增加关税税额即某钞关今年至少要收到多少关税。
又派中使收取矿税、过税等,堪称报复性收税。
因为万历不上朝,虽很多大臣身后的利益群体乃至本身利益受损,却无可奈何。
等他们终于熬到万历噶了,便借着泰昌、天启初期的混乱,以万历皇帝遗诏名义,直接取消大明所有钞关!
刘升当时了解到这些,直接就笑了。
君臣都将国事当儿戏,一个报复性收税,一个报复性取消所有钞关。
大明岂能不迅速衰弱?
天启皇帝算是有些手腕的,却也是等到天启五年,才借助阉党,以平定建奴所需军费不足为由,恢复了七座钞关。
待到崇祯年间,又陆续增加三座钞关,最终达十座。
当初。
刘升对关税进行全面改革时,提出设立十三大关、四十八小关及上百税课司,可以说将政务院众臣惊了个呆。
很有些个臣子因各种原因反对。
但刘升直接以铁腕手段落实了这一政策。
因为,据他了解,后世带清在康庸乾三朝,便有“户关”四十八处,“工关”二十几处。
带清户关实际就是明朝钞关,工关也传自明朝工关。
带清前中期能设立几十个户关、工关,没理由他大崋不能设。
须知,在大清,关税不仅有朝廷指定的正额,还有盈余。
并且是分两拨人收的。
朝廷户部、工部的官吏负责